苏州科技大学与吴中区共绘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新蓝图

时间:2025-03-27 浏览:

3月26日下午,苏州科技大学“多院一区”产学研活动吴中专场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对接会在吴中机器人产业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苏州科技大学、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苏州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科技镇长团、中国信通院江苏研究院等单位承办,旨在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力吴中区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

苏州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吴中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逸帆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吴中区加速构建“3+2+N”现代产业体系,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地标产业,正在形成涵盖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苏州科技大学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在机器人控制、智能装备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科研积累,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探索建立“需求导向、项目驱动、精准对接”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苏州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处副处长李华一表示,近年来,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苏州“1030”产业体系,与追觅科技、绿的谐波、鲁控环保等多家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5个;签订产学研项目200多项,合作金额近2000万元。当前,吴中区正全力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这与苏州科技大学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优势高度契合,苏州科技大学愿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与吴中企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共同谱写校地融合的新篇章。

会上,苏州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吴中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逸帆,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朱其新,苏州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处副处长李华一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苏研究院副院长童晋共同启动苏州科技大学“多院一区”产学研系列活动。

科技成果推介环节,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专家团队集中展示了多项前沿科技成果。沈晔湖副教授带来的“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定位与环境地图重建”技术,探讨了机器视觉技术在自主机器人定位与周围环境三维地图重建领域的创新应用。祝勇俊副教授的“AI +电控赋能传统制造”项目,通过融合数据驱动、实时决策和精准控制,助力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链。杨勇副教授开展的滚珠丝杠进给驱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重点阐明了面向智能制造的高效精密传动系统性能优化策略。顾敏明副教授围绕工业智能控制的思考与应用,结合智能焊接项目剖析了工业控制智能化应用过程。王泽林博士重点介绍了伺服-磁悬浮复合驱动技术在半导体制造装备中的创新应用和具体案例。赵扬副教授则与企业代表们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生产制造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核心逻辑。

在政策解读与申报辅导环节,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苏州市“科创指数惠”技术转移补助政策》《知识产权金融赋能专利转化运用》,通过科创政策、知识产权与金融工具,为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注入新动能。中国信通院江苏研究院详细解读了《江苏省清洁小家电行业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

活动现场达成的初步合作意向中,既有服务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共性技术,也有面向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前沿探索。苏州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吴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正加速形成“研发在高校、转化在园区、应用在场景”的良性循环,后续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引擎,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助推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再上新台阶。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苏ICP备11028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