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发表重要综述文章

时间:2025-09-10 浏览: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先进制造技术,凭借逐层堆积材料实现近净成形的方式,展现出极高的几何自由度、材料利用率和结构设计灵活性。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制造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高端领域,金属增材制造(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M)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向。然而,与传统减材或成形制造相比,MAM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缺陷的存在。

图 金属增材制造中常见的缺陷

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王磊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Porosity defects in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metal materials: Formation mechanisms, impact on performance and regulation的综述性文章,系统梳理了金属增材制造中孔隙缺陷的形成机理、表征方法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指出工艺参数、材料特性和环境条件在孔隙生成中的耦合作用,并比较了金相分析、X射线CT、在线监测、光学层间成像和激光超声检测等多种表征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同时,总结了多物理场模拟和数据驱动模型在孔隙预测与控制中的进展与不足,强调未来研究应加强微观机理与宏观性能的关联。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是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以邀稿为主,年发文量20篇左右,2024年影响因子为15.5,五年平均影响因子20.6。此次发表表明我院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Wang L*, Feng S, Wang Y, et al. Porosity defects in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metal materials: Formation mechanisms, impact on performance and regulation[J].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https://doi.org/10.1177/09506608251371459.

通讯作者:王磊,E-mail address:leiwang@usts.edu.cn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苏ICP备11028812号